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下,小学体育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、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使命。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,我始终坚信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。今年我有幸参与了为期三个月的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进修班,系统学习了新课标理念、教学方法创新及学生健康管理等内容。此次进修不仅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,更让我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。现将进修过程中的收获、感悟及未来规划总结如下,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,也为自身专业成长明确方向。


本次进修围绕“理论引领—实践赋能—案例研讨”三大模块展开,内容覆盖广泛且极具针对性,为我搭建了系统的知识框架。
进修初期,我们重点学习了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。通过专家解读,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从“学科本位”向“育人本位”的转变,明确了“健康第一”的教育理念,以及“运动能力、健康行为、体育品德”三维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。例如,在“跨学科融合”章节中,老师通过“体育+科学”“体育+艺术”的案例,展示了如何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结合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——这让我意识到,体育课不仅是锻炼身体的场所,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。
此外,我们还系统学习了儿童心理学知识,尤其是小学生注意力特点、运动动机激发策略等。这些理论帮助我理解了“为什么学生有时对体育课缺乏热情”,从而在设计教学时更有针对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。
理论学习后,我们进入了实操阶段。导师们通过“微格教学”“情景模拟”等方式,指导我们优化课堂教学设计。记得在一次“趣味田径课”设计中,我原本按照传统模式准备热身、教授动作、巩固练习的流程,但在导师的建议下,我将“障碍跑”改为“森林探险”情境,让学生扮演“小勇士”穿越“独木桥”(平衡木)、跨越“沼泽地”(垫子),并设置“寻宝任务”增加挑战性。试讲后,学生的参与度从之前的60%提升到了95%,这让我真切体会到“情境教学法”的魅力。
同时,我们还学习了器材创新的技巧。比如利用废旧报纸制作“纸球”、用矿泉水瓶装沙制成“标志桶”,既降低了教学成本,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。这些实践让我明白,体育器材并非越昂贵越好,创意才是核心。
进修期间,我们观摩了多节全国优秀体育课例,包括北京某小学的“篮球运球组合练习”和上海某学校的“武术操创编”。其中,一位老师的“分层教学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:她将学生按运动水平分为“基础组”“提高组”“挑战组”,分别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,并通过“小组合作”让高水平学生带动低水平学生。课后交流中,这位老师分享了她的秘诀:“分层不是给学生贴标签,而是尊重差异,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‘最近发展区’获得成功。”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,也让我反思自己之前“一刀切”的教学方式。
三个月的进修,不仅让我收获了专业知识,更推动了我教育观念的升级和专业能力的提升。
以前,我常常把体育课的目标局限于“教会学生某个动作”,比如跳绳、立定跳远。但进修后,我意识到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“终身运动习惯”和“健全人格”。例如,在教授“耐久跑”时,我不再强调“速度”,而是通过“校园定向越野”活动,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“坚持就是胜利”的道理,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合理分配体力、团队合作。这种理念转变,让我的课堂更具人文关怀。
过去,我习惯于“教师示范—学生模仿”的模式,课堂氛围较为沉闷。如今,我尝试运用“游戏化教学”“项目式学习”等方法,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。比如在“足球传球”教学中,我设计了“传球接力赛”“抢球大战”等游戏,让学生在玩中学、学中练。有一次,一个平时不爱运动的学生告诉我:“老师,我今天踢足球很开心!”这句话让我明白,好的教学方法能点燃学生对体育的热情。
通过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,我开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。比如在“体操教学”中,我发现有的学生柔韧性较好,有的则协调性稍弱。于是,我为柔韧性好的学生设计了“高难度动作拓展”,为协调性弱的学生准备了“辅助练习道具”(如弹力带帮助稳定身体)。这种分层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,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进步的快乐。
尽管进修收获颇丰,但我仍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,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:
作为全科型体育教师,我对田径、球类等项目的掌握较为全面,但对体操、武术等项目的核心技术(如单杠摆动、太极拳套路)的理解还不够深入。例如,在教授“山羊分腿腾跃”时,我对“踏跳时机”和“推手力度”的把控不够精准,导致部分学生动作不规范。
虽然我认同“分层教学”的理念,但在实际操作中,由于班级人数较多(40人以上),难以兼顾每个层次的学生。有时为了赶进度,我会不自觉地回到“统一讲解”的老路上。
针对这些问题,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:
进修的结束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未来,我将以“研究型教师”为目标,不断探索体育教育的奥秘。
此次小学体育进修,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笔宝贵财富。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体育教育的价值,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成长空间。未来,我将继续秉持“以生为本”的理念,不断学习、勇于实践,努力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、家长放心、学校满意的体育教师。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:“先生的责任不在教,而在教学,而在教学生学。”我相信,只要心中有爱、眼中有光、脚下有路,就能在体育教育的沃土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!
(全文约1150字)
注:文中配图为进修期间的课堂实拍(如“情境教学现场”“器材创新展示”)和学生作品(如“体育手抄报”“运动打卡记录”),可通过视觉呈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。